close

認識空有  | 金菩提禪師 | 金菩提禪師 開示

想修行容易,真修行難。

金菩提禪師 :學佛本身這個過程,先學會的還真的是放下。供養、布施,這本身是一種捨,要捨多少呢?要捨時間、捨出力氣、捨出金錢、捨出財務、捨出房子、捨出智慧,去做一件慈悲信仰的事情。所以修佛本身就是在學會捨,換句話說就是放下,不斷地放下,不斷地放下,不斷地放下。但是「放下」本身,從根本來說,其實收穫得更多。就像播種一樣,我播種播出去那麼多,即使不講收穫,最後獲得也可能更多。它不是說絕對的失去,而是讓你再有更多擁有感覺的時候,同時還能放棄得更多,就是讓你體會這個過程。這是佛法,其實這也是自然規律,只是佛法讓你去體會中間擁有和放棄的感覺。譬如說,要讓別人騙光你的錢財,你就不如去布施一部分,對不對?布施還是自己主動地去將錢給更需要的人。譬如說,你可能賠一百萬塊錢,但是你布施了五十萬,之後的結果呢?你最少還有五十萬不會被人騙走,不會虧空, 乃至在過一段時間,因為你布施的功德,可能你會增長五百萬、二千萬,都是有可能的。但是盲目地去追求財的時候,當某種不吉祥的事發生的時候,可能你的錢就被人騙光了。

金菩提禪師 :這些事情都是功德,但是對於修行人來說,這既是功德的一個表現,同時也是一個考驗。這個考驗就是——你不是求財嗎?我先讓你失去,失去之後,再看看你心中的變化。你沒有怒意、不會憤恨、不憎恨、不煩惱、不嫉妒,下次貪欲少一些乃至到不貪──這過程中在不斷放下的時候,你才能成長。當你成長能夠有更大的承受力的時候——就像長了一年的小樹,如果讓它來掛東西的話,要掛五十斤,都不用掛五十斤,三十斤它就彎了,五十斤就斷了,所以一年不行,我要讓它成長,成長了十年的時候,你掛五百斤的時候,它都斷不了,就是承受力。所以我們這個功德福德的承受力這個部分與我們人世間的這一切美好有直接的關係。成佛之道也是需要承受力的。不是說你今天你發心,明天你就圓滿了,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明天就圓滿,只能告訴我們是你前世所修的,所以今世有人學法這麼快,乃至圓滿得這麼快,那也是過去世所修的。

金菩提禪師 :那麼有更嚴重的問題提醒大家——覺悟和現實地深入體驗覺悟與生活相結合是有差別的。所以到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虛相,虛相就是以為我理解了這個階段的境界,隨後就會發生和這個境界相關的考驗。有很多考驗是很嚴重的,每一關都是生死啊!考驗你的時候,你能過得了關,就說明你覺悟的次第是穩定的。譬如說,你現在第三級覺悟,第三級相對應的煩惱事務就會發生。發生了,如果你把握得好,接下來就可以進入三級之後的修行;把握不好,可能由三級一下就變成零級,就沒有了,會掉回地獄,掉回普通人乃至比普通人還差。普通人還有學佛的希望,你可能沒有學佛的希望,乃至沒有做人的希望了。因為受到打擊的那個過程是生死的一個過程,是很嚴重的問題。所以真修行是最難的,想修行容易,真修行難。

dTAh-fxirmpy1594435.jpg


《般若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金刚经》说:‘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皆是阐明空有不二,空有相融相即的道理。
  
  空,是佛教的X光,经由空性,便能洞悉诸法实相--诸法所以是空,是由于无自性可得;诸法所以是有,是由于相用不是空无的。《释摩诃衍论》的‘虚空十义’,把空的奥妙诠释无遗。‘空’并不是顽空,并不是妄计一切皆空的‘恶取空’,‘空’具有建设性,譬如,没有空间就不能建房子;袋子不空,便不能装东西;宇宙不空,众生就无法生存,所以要‘空’才能‘有’,宇宙万法就是建立在这个空义上。
  
  ‘空’蕴含无限,真空才能生妙有。佛教讲‘空’,就是要我们大破、大立,空去一切有无对待,空去一切差别观念,甚至连‘空’也要空去,然后才能享有一个解脱自在、空有不二的世界。

 

網友匯總分享—關于 金菩提禪師 評價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金人 的頭像
    小金人

    網友學習:金菩提|金菩提宗師|金菩提評價修行之路

    小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